糧食從生產出來到擺上餐桌,全過程的浪費有多嚴重?節糧管理,該從何處著手?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
流通環節糧食浪費驚人,每年餐桌浪費價值2000億元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糧食從生產到擺上餐桌,過程很長,每一環節都存在損失浪費現象。據測算,我國糧食產后僅農戶儲糧、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總量每年就達700億斤以上。可以說,損失浪費已成為危及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農戶儲糧方面,我國農戶存糧約占全國糧食年總產量一半左右,由于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術指導服務,每年因蟲霉鼠雀造成的損失比例在8%左右,糧食損失浪費在400億斤以上。
運輸方面,我國糧食物流方式落后,跨省散糧運輸比例約為25%,大多采用包糧運輸方式,拋灑、遺留損耗大。
倉庫保管方面,全國糧食企業約有2400億斤倉容屬危倉老庫,儲糧條件差、損失大,儲運環節損失損耗150億斤以上。
餐桌消費方面,由于消費習慣誤區,成品糧過度追求精、細、白,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損失營養素又明顯降低出品率,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環節每年造成糧食損失150億斤以上。請客吃飯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消費方式,造成餐桌浪費更是觸目驚心,有關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費食物價值達2000億元。
這位負責人介紹,我國糧食供求處于緊平衡狀態,近年來糧食進口量持續增加,每年進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億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損失浪費上千億斤糧食。如此對比令人痛心。糧食損失浪費如不堅決遏制,將不僅加劇國內糧食供需矛盾,也與全球資源供需形勢格格不入。
節糧減損、反對浪費,須建立長效機制,全面實施“糧安工程”
近年來,為加強流通環節的節糧管理,有效減少損失浪費,國家糧食局正在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推進農戶科學儲糧專項,修復“危倉老庫”,減少糧食在儲存環節的損失浪費,促進節糧惜糧。
國家糧食局負責人表示,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不僅有利于減輕國內糧食供求平衡壓力,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糧食供求改善。
節糧減損、反對浪費,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全國糧食系統將著力推進4個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實施“糧安工程”,繼續擴大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實施范圍,推廣新型儲糧裝具,適應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需求,推進糧油加工業節糧減損行動,在糧食流通各環節全程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和新技術,開展流通環節損失浪費情況調查,出臺節糧減損具體措施,制訂節糧減損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有效減少流通環節糧食損失。
二是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面向全社會的節糧減損專項行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作用,通過編輯出版愛糧節糧科普讀物、舉辦愛糧節糧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倡導節約文明、綠色低碳的生產、流通與消費方式和營養健康新理念,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的節糧減損機制。
三是廣泛深入開展“世界糧食日暨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等宣傳教育活動,組織開展愛糧節糧先進單位和示范家庭創建活動,帶動更多的人群乃至全社會身體力行節約糧食。
四是會同有關部門推進立法進程并加強監督檢查,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對糧食節約減損做出規定,明確獎懲措施。
加強節糧科技支撐,國家糧食局將組織有關糧食科研單位深入開展節糧技術研究,大力加強愛糧節糧的宣傳教育和引導。2013年,國家糧食局聯合總后勤部、教育部、全國婦聯和中國科協等開展了愛糧節糧“進學校”“進軍營”“進家庭”“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4個專項行動,組織開展了“世界糧食日暨全國愛糧節糧宣傳周”、糧食科技活動周、愛糧節糧主題征文、動漫征集等主題活動,在社會上樹立愛糧節糧新風尚。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