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糧食領域近年來出現的糧食高產量、高收購量、高庫存量“三高”疊加,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近日表示,“這是一件好事,是一件愉快的負擔。”
他說,中國13億多人口,最期待的就是每年糧食豐收。豐收后,就要適時收購。收購量的增加意味著農民可以賣糧變現,增產增收,這是有好處的。高庫存量就意味著糧食有保障,只是要引導品種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做到總量有平衡,品種有平衡。
不過,即便愉快,也畢竟是負擔。尤其是國際國內同時呈現糧食供給寬松態勢,糧食庫存消費比大幅提升。國際上,世界谷物產量將達25.32億噸,再創歷史新高。2014年,中國實現糧食總產量的“十一連增”,成為歷史新高。
“高庫存量”就意味著倉儲庫存成本的增加。任正曉說,不能理想的認為生產的糧食和消費的糧食正好相當。隨著糧食總產“十一連增”,每年的糧食收購也在增加,庫存增加是正常的事,也不是壞事。
可現實情況是,倉容總體緊張,部分地區嚴重不足。這需要增加糧食倉儲能力。為此,去年6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在2014、2015兩年時間內,新建倉容1000億斤。再加上,對“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也予以增加。
如何看待高庫存,任正曉認為并非越高越好。他說,按照國際通行的評價標準,糧食的庫存消費比,即一個國家的庫存量占其一年消費量的比例,正常比例大體上為17%-18%。“中國大大的高于這一水平。”任正曉表示,也不可能期望糧食庫存始終提高。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任正曉評價這一政策是惠農政策,是國家為了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因為種糧農民不僅要保本,還要增收。顯然政策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
“這項政策必須要堅持。但是,任何一個政策不可能永遠不變,糧食也是商品,價格不可能無限提高,因此這項政策也要完善,我認為這是非常切合中國的農情、國情、糧情的。”任正曉說。
任正曉說,目標價格這一政策的改革,現正在積極推進,處于試點階段。通過去年一年的試點已經探索了初步的經驗。作為目標價格改革,這是方向性的東西。至于什么時候向主糧推進,需要根據國內的糧食生產、供求、產需,特別是保護產區農民的利益,來協調穩妥的推進。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價差的存在,導致走私發生。任正曉表示,對任何國家來說,走私都是不允許的。但是,在中國與鄰國的國境間,由于有長期以來的邊貿互市,類似于這種螞蟻搬家式的走私,政府還要繼續探索更加完善的辦法來管控。現在來看,加強配額內糧食進口的管理,成效是明顯的。打擊走私也取得了非常好的階段性成果。
對于糧食安全方面,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省長責任制。從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進一步明確了各省級人民政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與責任,對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作出全面部署。
至于動議從起草至今超過10年的糧食法,根據《法制日報》報道,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已將糧食法草案報送國務院。制定糧食法已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局負責起草。報道稱,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建議,國務院有關部門抓緊完善糧食法草案,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