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國夏收小麥收獲質量調查報告
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
為及時掌握2011年夏收小麥收獲質量狀況,國家糧食局組織開展了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湖北、四川、陜西9省小麥質量調查會檢。樣品分配按產量權重,9省共采集檢驗小麥樣品1954份,樣品覆蓋92個市的421個縣。
全部樣品檢測結果為:容重變幅674~832 g/L,平均值780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7%、35%、21%、5%、2%,中等(三等)以上的占93%。千粒重變幅26.7g~56.1g,平均值42.2g,較上年下降0.7g。硬度指數(shù)變幅34~78,平均值63,白軟麥比例為3%,白硬麥比例為77%。不完善粒平均值3.1%,符合中等要求(≤8%)的比例為98%,生芽粒和生霉粒較少,未發(fā)現(xiàn)真菌毒素超標樣品。降落數(shù)值變幅62s~486s,平均值324s。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0.2%~39.6%,平均值30.4%,達標率(符合國家標準優(yōu)質強筋小麥濕面筋含量要求)為23%;粗蛋白含量變幅9.9%~18.5%,平均值13.9%,達標率(符合國家標準優(yōu)質強筋小麥粗蛋白含量要求)為49%。
受干旱氣候影響,9省小麥不完善粒較少,硬度有所增加,千粒重略有下降,等級比例基本正常。陜西小麥整體質量為近年來最好,山西也處于較好水平。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屬于正常年景。安徽為近年來較低水平,湖北也較正常年景有所下降,四川為近年來最低。
各地區(qū)小麥質量狀況如下:
一、河南
共采集樣品608份,涉及18市105縣(區(qū))。整體質量正常。容重變幅704~827 g/L,平均值785 g/L,較上年降低6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49%、29%、17%、4%、1%;中等以上的占95%。千粒重變幅32.0g~56.1g,平均值42.7g,較上年下降4.5g。硬度指數(shù)變幅34~75,平均值63;白麥比例為83%,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2.7%,為近年來最好;降落數(shù)值變幅180s~432s,平均值324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0.3%~39.6%,平均值30.1%,達標率為23%;粗蛋白含量變幅9.9%~17.9%,平均值14.0%,達標率為51%。
二、山東
共采集樣品388份,涉及16市78縣(區(qū))。整體質量正常。容重變幅713~832 g/L,平均值779 g/L,與上年持平;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31%、40%、23%、5%、1%,中等以上的占94%。千粒重變幅31.0g~51.9g,平均值42.3g,較上年增加2g。硬度指數(shù)變幅40~74,平均值65;白麥比例為92%,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為2.7%,繼上年后仍然維持在較好水平;降落數(shù)值變幅77s~486s,平均值355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1.0%~38.7%,平均值30.7%,達標率為30%;粗蛋白含量變幅10.6%~17.5%,平均值14.2%,達標率為62%。
三、河北
采集樣品245份,涉及6市67縣(區(qū))。整體質量正常。容重變幅741~826 g/L,平均值788 g/L,與上年持平;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49%、38%、12%、1%,中等以上的占99%。千粒重變幅35.1g~50.6g,平均值43.2g,較上年增加1.3g。硬度指數(shù)變幅53~72,平均值66;白麥比例為99%,近年來一致保持在較高水平。不完善粒情況仍較好,平均值3.0%;降落數(shù)值變幅248s~444s,平均值341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4.7%~38.0%,平均值30.5%,達標率為16%;粗蛋白含量變幅11.6%~16.8%,平均值14.0%,達標率為50%。
四、安徽
采集樣品227份,涉及8市25縣(區(qū))。整體質量為近年來較低水平。容重變幅722~821 g/L,平均值773 g/L,為近年來最低;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20%、36%、35%、8%、1%,中等以上的占91%。千粒重變幅30.4g~48.9g,平均值40.1g,較上年下降2.5g。硬度指數(shù)變幅34~78,平均值60;白麥比例為69%,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3.0%,為近年來最好;降落數(shù)值變幅176s~425s,平均值330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5.3%~38.9%,平均值30.7%,達標率為25%;粗蛋白含量變幅10.8%~17.3%,平均值13.6%,達標率為33%。
五、江蘇
采集樣品211份,涉及13市42縣(區(qū))。整體質量正常。容重變幅700~820 g/L,平均值779 g/L;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26%、46%、23%、4%,等外品為1%,中等以上的占95%。千粒重變幅26.7g~50.6g,平均值40.4g,較上年增加1g。硬度指數(shù)變幅37~74,平均值62;白麥比例為64%,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1.8%,為近年來最好;降落數(shù)值變幅214s~421s,平均值341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1.3%~38.8%,平均值30.1%,達標率為17%;粗蛋白含量變幅9.9%~17.8%,平均值13.4%,達標率為27%。
蘇州地區(qū)受小麥收獲期間連續(xù)陰雨天氣的影響,未能及時收割入庫的小麥質量明顯下降,不完善粒特別是生芽粒、生霉粒、黑胚粒較高,等級下降明顯。據(jù)蘇州市糧食部門抽樣檢測,雨后小麥不完善粒總量平均值18.2%,超過20%的比例近四成;容重平均值753g/L,較雨前樣品容重下降30g/L左右;降落數(shù)值低于180s的比例近二成,未發(fā)現(xiàn)真菌毒素超標樣品。
六、湖北
共采集樣品71份,涉及8市21縣(區(qū))。整體質量雖較上年有所提高,但與正常年景相比仍有所下降。容重變幅674~806 g/L,平均值765 g/L,仍較正常年景下降約10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10%、39%、30%、11%、7%,等外品為3%;中等以上的占79%,較正常年景下降約10個百分點。千粒重變幅33.1g~51.6g,平均值41.5g,較上年下降1g。硬度指數(shù)變幅37~74,平均值63;白麥比例為85%,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3.0%,為近年來最好;降落數(shù)值變幅156s~398s,平均值307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2.8%~36.8%,平均值30.3%,達標率為37%;粗蛋白含量變幅10.0%~16.6%,平均值13.4%,達標率為37%。
七、陜西
共采集樣品71份,涉及5市28縣(區(qū))。整體質量為近年來最好。容重變幅737~822 g/L,平均值787 g/L;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51%、36%、12%、1%;中等以上的占99%,一等品比例明顯增加。千粒重變幅31.1g~54.8g,平均值41.8g,較上年增加2.2g。硬度指數(shù)變幅45~73,平均值65;白麥比例為92%,較往年明顯提高。不完善粒平均值3.7%;降落數(shù)值變幅171s~398s,平均值275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3.6%~34.4%,平均值30.1%,達標率為21%;粗蛋白含量變幅11.4%~15.8%,平均值13.8%,達標率為43%。
八、山西
共采集樣品42份,涉及7市19縣(區(qū))。整體質量屬近年來較好水平。容重變幅740~820 g/L,平均值787 g/L,較上年降低6 g/L;一等至四等的比例分別為50%、33%、12%、5%;中等以上的占95%。千粒重變幅37.4g~52.8g,平均值42.2g,較上年大幅提高6g。硬度指數(shù)變幅60~68,平均值64,全部為白硬麥,為近年來最高。不完善粒平均值3.0%,為近年來正常水平;降落數(shù)值變幅190s~431s,平均值336s。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5.3%~38.3%,平均值31.1%,達標率為29%;粗蛋白含量變幅12.4%~18.5%,平均值14.5%,達標率為76%。
九、四川
共采集樣品85份,涉及11市36縣(區(qū))。整體質量為近年來最低。容重變幅707~804 g/L,平均值753 g/L;一等至五等的比例分別為5%、21%、31%、28%、14%,等外品為1%;中等以上的占57%,一等品比例明顯下降。千粒重變幅38.7g~54.4g,平均值46.3g,較上年下降3g。硬度指數(shù)變幅38~67,平均值54;白麥比例為19%,為近年來最低。不完善粒平均值11.0%,為近年來較好;降落數(shù)值變幅62s~336s,平均值157s,資陽、內江、巴中等地區(qū)降落數(shù)值較低。
籽粒濕面筋含量變幅20.2%~36.3%,平均值30.0%,達標率為35%;粗蛋白含量變幅10.4%~16.4%,平均值14.3%,達標率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