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東部多山,缺少大面積放置玉米的空間,“玉米樓子”相對常見;中西部的廣闊平原,則給糧食“趴”地上提供了條件。地處平原的梨樹縣,“地趴糧”問題一度較為突出。
“‘地趴糧’問題的形成與反彈,與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有關,也與農戶的思路密切相關,改變認知很關鍵。”馮錫仲表示。
走進梨樹縣劉家館子鎮北六家子村,家家戶戶院里放置了形制不一的儲糧裝具。“要是一年前來咱村,估計一個‘玉米樓子’都見不著。”種糧戶董文成笑著說。
“說實在的,一開始就是算不明白這筆賬。選擇啥樣的材料、成本多少、啥時候能收回成本等,咱都不太清楚,更別提還得費時費力把玉米裝上去、卸下來。”董文成坦言。
儲糧裝具成本如何?帶著疑惑,記者走進了市場。
在劉家館子鎮的鎮中心,王成經營的五金日雜商店生意紅火。百十平方米的門店里擺放著各類商品,進門處的顯眼位置,還有成捆打包的聚丙烯網囤。
“去年秋天,有陣子幾乎每天有人來我店里買這個。”王成拎起一捆聚丙烯網囤向記者介紹:“像這種高2米、直徑1.8米的圍網,有的合作社一買就是幾十張。”
“多少錢一張?能裝多少玉米呢?”記者接過一捆聚丙烯網囤,質量較輕,單手便可輕松拎起。
“這個便宜,一張網才40多元,圍起來后可以裝玉米3500斤,用3年到5年沒問題。”王成接著說:“安裝也方便,直接圍起來,有條件的用鋼筋或粗點的木棍固定上就能用了。等到賣糧食的時候,把鋼筋或者木棍抽出來,糧食就卸下來了,一點不費事兒。”
“現在使用聚丙烯網囤的人更多些,一方面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投入太多。”劉家館子鎮副鎮長王帥介紹。
在儲糧裝具的推廣上,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是關鍵。
王帥介紹:“鎮里為不同種植面積的農戶設計了3套方案:種糧30公頃以上的大戶,鼓勵他們去鋼材市場購入白鋼管、鋼絲網搭建立體儲糧裝具,這種材質的裝具使用壽命長;種糧5公頃到30公頃的大戶,可結合實際經濟條件,采用鋼架棧子或聚丙烯網囤;種糧5公頃以下的農戶,各村統籌資金采購一批聚丙烯網囤免費發放,農戶可以再根據種植情況自行采購一批。”
“去年,省級和縣級財政給予資金支持,籌措‘地趴糧’問題專項整治配套資金。我們根據各鄉鎮、街道上報的玉米種植面積,統一調配資金。各鄉鎮街道再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專項資金使用辦法,做到公開、公正、透明、高效。”梨樹縣商務局副局長王強國介紹:在專項資金的使用上,有的鄉鎮選擇直接購買儲糧裝具發放至農戶手中,有的鄉鎮由于大中型合作社較多,選擇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對合作社自建的鋼結構儲糧裝具進行一定補貼。
王強國介紹,截至2022年底,梨樹縣農戶搭建各類儲糧裝具54.07萬套,其中新增儲糧裝具42.87萬套。